| |||
|
|||
隨著“雙碳”目標的加速實施,在我國各大海域,越來越多的“大風車”從無到有,它們點綴著蔚藍的海洋,也喚醒海風中蘊藏的清潔能源。在海上建造這些“大家伙”,離不開先進的海洋勘測裝備。今天就帶你看看電建人的海洋勘測“天團”。 在海上建風電場,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海域。巖土、風浪、海流等諸多因素對風電場建設的影響,都需要研究。 為探明風電場不同海域的條件,中國電建所屬華東院擁有自建的自升式勘探平臺5座,為不同水深海域條件的“問診把脈”提供高端裝備保障。 它們分別為15米水深的“華東院1號”,35米水深的“華東院2號”和“華東院3號”,55米水深的“華東院306”平臺,以及即將投運的75米水深“華東院308號”平臺。 其中,“華東院306”平臺于2020年投運,其平臺工作甲板面積達到1000平方米,相當于兩個多籃球場的面積,為海上勘察和科學試驗提供充足場地,并可在8級風及以下正常進行高精度定位和勘探作業。 “華東院308號”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、技術指標最先進的海洋新能源綜合勘探平臺,可以在數十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實現50公分的定位精度,作業區域可覆蓋我國規劃各海域風電場。 在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領域,通常將離岸65千米以遠或水深50米以深的風電場稱之為深遠海風電場。如果說“華東院306號”是走向深遠海的開始,那么308號則將引領海上風電發展走向更深、更遠。 經過數十年海洋工程領域的探索和實踐,華東院現已形成以海上自升式勘探平臺為核心,以綜合勘察船、海洋鉆機、原位測試設備、海洋工程測量及物探儀器等系統、全面、先進海洋工程勘察裝備為重要組成部分的“海洋勘測作戰編隊”,在國際海上風電領域處于領先水平。 | |||
【打印】【關閉】 | |||